《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01期
9-11
出版日期:2010-01-31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大冶铁矿滑坡预测模型研究
引言近40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为滑坡时间预报作出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几十种预测理论模型和方法.就各国研究现状而言,中、日两国滑坡灾害研究开展较多,欧美相对较少.众多学者中,基于监测资料的趋势定量预报的研究占多数.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质情况的滑坡,应该从不同的实际去考虑滑坡的预报问题.大冶铁矿形成了国内外罕见的裂隙岩质高陡边坡,1972年以来采场北坡内发生了大小不等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达20多次.目前灾害仍然频繁发生,直接威胁到正在坑底开采的人员、设备的安全,因此对北帮滑坡运动特征及预测模型的研究刻不容缓.1滑坡概况大冶铁矿东采狮子山北帮滑坡为一岩质滑坡,该滑坡发育于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北帮斜坡上,斜坡坡顶高程+276 m,坡底高程-168 m,坡面因人工采矿呈折线形,总体坡角50~52 °.滑坡位于尖F9断层的上盘,于1996年发生滑动,称为A2滑坡.滑坡总体积86 000 m3,后缘高程+192 m,前缘剪出口高程-22 m ,主滑方向SE∠32 °,垂直高差达214 m[1].2滑坡运动特征大冶铁矿地测科自1990年5月~1996年6月对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北帮斜坡上尖F9滑坡及其西侧边坡岩体进行了监测,每一高程一般都有3~5个监测点,监测周期约为每月一次.从滑坡体的后缘、中部、前缘监测点累计水平位移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滑坡中后部位移大,前缘位移小.从累计垂直位移监测数据看,岩质滑坡中后部垂直位移最大,同时距离F9断层越近,位移越大[2].滑坡位移-时间变形曲线显示,变形发展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以132-11点为例).匀速变形阶段,也可称为蠕滑阶段,该经历阶段一般为4~5年,曲线特征表现为下部比较平缓,曲线斜率较小,变形速度较小,一般小于1.0 mm/ d.滑坡位移按一定的速率均匀增加,曲线较圆滑近似直线,无明显突变,边坡一直处于缓慢变形破坏,没有崩落发生.加速变形阶段,到达一定变形破坏阶段后,数值突然增大,位移曲线有明显的拐点,位移增加,速率快,该阶段一般为4~5个月,变形速度一般超过2.0 mm/d.滑坡可能发生,需要预警预报.裂缝增多并逐渐贯通,并出现台坎现象,滚石较为频繁,局部可能滑脱.破坏失稳阶段,该阶段一般经历一个月,位移曲线直线上升,曲线近似陡直,位移变形速度成倍增长,一般达到10 mm/d,滑坡即将发生[3].图1A2滑坡体监测点132-11水平位移曲线
Fig.1Horizontal displacement curves of monitoring points 132-11 in A2 Landslide第1期肖云,等:大冶铁矿滑坡预测模型研究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2卷
3基于位移信息的灰色理论模型研究3.1优化的GM(1,1)模型灰色系统(Grey System)理论是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先创立的一种新型理论,目前GM(1,1)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灰色模型之一[37]。GM(1,1)模型拟合曲线是指数曲线,在区间上指数曲线对应的面积总小于梯形对应的面积.传统的GM(1,1)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指数曲线,当序列数据越大时,模型的误差越大(图2a).图2b可知,n个小区间的面积之和可以更加接近于原始数据序列曲线,以此作为优化的GM(1,1)模型,既能适用于低增长指数序列,又能适用于高增长指数序列,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图2优化示意图(a优化前;b优化后)
Fig.2Optimization diagram选取滑坡体中部132-11测点的全程观测数据,推导单点的灰色GM(1,1)模型.除下雨天没有观测数据外,监测点定期每三个月大致相同时间观测一次,假定每个月均为30天,因此该变形观测资料可视为是等时间距的数据序列.得到原始序列模拟预测值:(tk)=2062322.8e(0.0002952)(tk-1-t1)(e0.0002952Δt-1)Δt-500经过二次修正后建立优化GM(1,1)模型如下:
(0)(tk)=2062322.8e0.0002952(tk-1-t1)(e0.0002952Δt-1)Δt-500+2313194.7e0.0001982(tk-1-t1)(e0.0001982Δt-1)Δt-500+149026.8e0.0005237(t k-1-t1)(e0.0005237Δt-1)Δt-100式中k=2,3,…,n,当k=1时(0)(t1)=x(0)(t1).比较两种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见表1).表明未经过优化时,平均相对残差为34.53%;经过二次修正后,平均相对残差为7.51%.经过二次修正后优化的GM(1,1)模型其预测精度大大提高,满足P>0.95,C<0.35为一级精度(好),并且预测数据与原数据序列之间偏差较小.表1两种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比较
Table1The accuracy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and measured models
对比项目传统GM(1,1)模型优化的GM(1,1)模型后验差比值C0.5980.076小误差概率P0.751平均相对残差34.51%7.51%满足精度要求满足三级精度要求满足一级精度要求3.2优化GM(1,1)模型的验证本次研究采用滑体上点的全程监测数据做为研究对象,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对比图如图3,从图中预测位移值与实际的实测值对照可以看出,不论边坡破坏-发展的任何阶段,预测图3132-11监测点推导的预测
曲线与实测曲线对比图
Fig.3The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and measured values of 13211曲线与实测曲线的拐点及发展趋势高度吻合.推导的预测模型曲线上滑坡破坏的时间从拐点坐标看明显一样.依据预测模型,推导下一时刻1996年9月的位移值(0)(tk)为1 366.08 mm.从理论上分析,滑坡在加速变形过程中,当曲线上某点的切线与横坐标(时间轴)的夹角为90°时,则认为斜坡发生破坏,此点对应的时间为破坏时间,据此可进行滑坡破坏时间预测预报.根据大量的滑坡监测资料分析,往往在89~89.5°之间的斜率所对应的时间为滑坡剧滑时间危险段[8].从图中可以看出,t0时刻以后,位移时间曲线近似陡直,因此判断t0值为滑坡破坏的临界拐点值,滑坡自此进入破坏失稳阶段,t0对应的具体时间为1996年6月.由于数据的观测精度,与实际的准确滑坡时间1996年7月1日仅有少量偏差.通过对A2滑坡体上单点的GM(1,1)预测模型的研究可知,监测数据呈较规则的指数增长,优化的GM(1,1)模型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平均相对误差7.51%);满足预测精度为一级精度要求.4结语a. 通过对高陡边坡滑坡勘察、位移监测资料的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推导出的基于位移信息的优化GM(1,1)模型具有比传统GM(1,1)模型更高的预测精度,经过检验,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拐点及变形阶段、趋势均高度吻合.因此优化的GM(1,1)模型可以用于中长期预测模型,并且其模拟精度高,预测值可信度大,对临滑滑坡也有一定的预警意义.b. 在滑坡变形的不同阶段,位移—时间曲线形态不同,呈现出典型的三阶段特征,处于临滑阶段的位移-时间曲线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依据提出的预测模型,在系统监测的基础上,可根据曲线发展的拐点及趋势变化,判断位移发生变化的加速阶段,按变化趋势在曲线上找出滑坡失稳时刻,进行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