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20年03期 298-301   出版日期:2023-03-14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不同粒径碳化硅粉体的复合烧结与表征


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陶瓷具有质量轻、硬度和强度高、耐酸碱和耐高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耐磨耐热元件、防腐蚀材料、废水过滤膜、防弹装甲、船舶及航天材料等领域。SiC陶瓷的烧结机理是通过加热使SiC原子获得足够的热能,获得能量的原子发生迁移,与其他原子相互吸引黏结成小颗粒,形成更大的整体,使SiC陶瓷获得更大的硬度和韧性。SiC的烧结条件十分苛刻,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或在真空气氛中于1 900~2 200 ℃中进行烧结[1]。多孔SiC陶瓷可通过反应键合[2-3]和液相烧结[4-5]在低烧结温度下制备。通过对反应键合[6]和液相烧结的SiC陶瓷在腐蚀性溶液中的行为[7]进行的研究表明,残留的Si和烧结添加剂会影响SiC陶瓷的耐腐蚀性[8-9],因此,选用合适的烧结添加剂显得十分重要。氮化硅(silicon nitride,Si3N4)结合SiC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好、抗渣侵蚀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多种冶炼炉衬、高温窑炉构件、支撑件等领域[10]。固相烧结SiC陶瓷由Prochazka等[11]首次报道,他们以B和C为烧结助剂、亚微米SiC粉体为主要原料,在2 050 ℃下烧结得到相对密度为95%的致密SiC陶瓷。但纳米级或亚微米级的SiC粉体在烧结过程中原子扩散剧烈,出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降低了SiC陶瓷的强度[12-13]。赵杉等[14]采用α-SiC、SiO2、炭黑和酚醛树脂为原料,先通过碳热还原法得到纳米SiC,进一步通过纳米SiC的蒸发-凝聚在低温下实现重结晶烧结,获得多孔SiC陶瓷,并发现含体积分数10%纳米SiC的材料力学性能最优,弯曲强度可达40 MPa。王允等[15]在硅粉加入量一定时,研究了37.4 μm和75 μm硅粉的配合比对Si3N4-SiC的物理性能、Si3N4质量分数及断口的Si3N4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硅粉加入量总量一定的情况下,37.4 μm和75 μm硅粉质量比为1∶1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佳。本研究尝试采用粗颗粒粉和细颗粒粉级配的方法,探讨不同粒径的SiC粉料的复合烧结对陶瓷部分性质的影响。原料级配可以有效提高陶瓷坯体的密度,不同粒径粉料以不同配比混合对烧结样品的密度也有重要影响,本文探究了不同粒径SiC粉体配比对其烧结样品性能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 原材料与配方设计粗SiC粉(平均粒径8.7 μm,平顶山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细SiC粉(平均粒径1.5 μm,平顶山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Si3N4粉(纯度≥99.9%,平均粒径1.2 μm,上海水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K-30,分子式为(C6H9NO)n,纯度≥99.9%,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1.2 SiC陶瓷样品的制备将粗SiC粉和细SiC粉混合,细SiC粉的质量分数分别占SiC粉总质量的0%、20%、40%和60%,且每组中均添加SiC粉总质量5%的Si3N4和1%的PVP。将原料按照配方分别称取后加入到适量蒸馏水中混合均匀,然后放入玛瑙球磨罐中球磨2 h,再放进105 ℃鼓风干燥箱(DH6-907385-III,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中恒温烘干,称量并放入钢模进行干压成型得到坯体,成型压力60 MPa,坯体(直径为20 mm)放入碳化硅真空烧结炉(NT/KGPS-160-1S,长沙诺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升至2 250 ℃保温1 h,随炉冷却至室温后取出。1.3 表 征利用阿基米德定律测量碳化硅陶瓷的密度;利用日本岛津公司XRD-6100型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对烧结样品的物相组成进行了测试,X射线源为CuK,扫描范围为10°~80°,扫描速度为8 (°)/min。利用日立SU-35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烧结样品断口的显微形貌进行了分析。2 结果与讨论2.1 细粉的质量分数对SiC陶瓷相对密度的影响图1是不同样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折线图,由图1可以看出,各样品的相对密度随细粉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细粉质量分数为40%时出现了峰值,最大相对密度值为61.56%,其次是60%,20%,0%,相对密度依次减小。所以,细粉的添加量对SiC陶瓷的相对密度有影响,细粉添加太多和太少都不能使SiC陶瓷达到最致密,只有当细粉质量分数达到一定程度(40%左右)时,样品最致密。2.2 细粉的质量分数对SiC陶瓷物相的影响图2是不同细粉质量分数的样品的XRD图,通过与标准卡片对比,可以看出,这4组配方样品的主要晶相皆为6H-SiC,未发现Si3N4和PVP粉的衍射峰,表明Si3N4和PVP粉在烧结过程中产生分解和转化,形成了SiC[16],细粉质量分数的变化对SiC陶瓷的物相变化基本无影响。[20 30 40 50 60 70 802θ / (°)][Intensity(a.u.)][6H-SiC][60%][40%][20%][0%][PDF(#72-0018) to 6H-SiC]图2 不同配方样品的XRD图Fig. 2 XRD patterns of samples with different formulations2.3 细粉的质量分数对SiC陶瓷显微形貌的影响图3是不同样品的显微形貌的SEM图,可以看到不同细粉质量分数的样品表面的晶粒形貌差异很大。未添加细粉时[(图3(a)],晶粒均为规则的等轴状,棱角分明,堆积较为紧密,颗粒尺寸在5~12 μm;当细粉质量分数为20%时[(图3(b)],等轴状颗粒表面圆润,晶粒堆积更为紧密,但晶粒间有较大的空隙存在,颗粒尺寸基本在3~9 μm;细粉质量分数为40%时[图3(c)],等轴状晶粒紧密堆积的同时,部分出现异常长大,颗粒尺寸基本在9~21 μm;细粉质量分数为60%时[图3(d)],晶粒呈现尺寸比较大的六方片状形貌,厚度基本在9~15 μm,这些片状晶互相交错、紧密堆积,因而密度较高,孔隙率最低。由此可见,细粉质量分数的增加,对于样品显微结构有显著的影响。2.4 烧结样品显微形貌变化机理从XRD结果看,Si3N4与PVP粉在烧结过程中已经消失,其消失过程应符合以下理论:PVP在450~500 ℃惰性气氛环境下分解碳化成碳源,Si3N4在高温惰性气氛下分解为硅蒸气和氮气[16],反应式为:Si3N4 →3Si(g)+2N2(g)硅蒸气与PVP分解得到的碳源发生反应生成SiC,反应式为:Si(g)+C → SiC添加质量分数20%细粉的样品[图3(b)]在烧结过程中,小颗粒和大颗粒的边角(凸出)蒸发,在低表面能的凹处发生凝聚并形成了颈部连接,相较于未添加细粉的样品[图3(a)]颗粒更加圆润。随着细粉的质量分数增加至40%[图3(c)],大颗粒间的空隙被填充的更密实,气相质点促进晶粒长大至晶界相互接触。当细粉的质量分数达到60%,大量游离气相质点不断附着在粗颗粒(等轴状)的各个平面层外围,颗粒发生了重结晶,根据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理论[17]可知,沿a、b轴方向生长速率比沿c轴方向生长速率快,最后形成六方片状大颗粒,如图4所示。3 结 论1) 粗SiC粉和细SiC粉复合烧结出的SiC陶瓷的相对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对应的细粉料质量分数依次为40%,60%,20%,0%,与SEM所看到的颗粒结合紧密度基本一致。说明不同粒径SiC粉的复合烧结能提高样品的相对密度。2) 4种配方的SiC陶瓷的晶相基本一致,主要晶相均为6H-SiC,表明不同粒径的SiC粉复合烧结后主要晶相基本保持不变。3) 粗SiC粉和细SiC粉以不同质量比复合后烧结出的SiC陶瓷的晶粒形貌差异很大,未添加细SiC粉时晶粒为棱角分明的等轴状,细SiC质量分数为20%时为表面圆润的等轴状颗粒,细SiC质量分数为40%时出现了部分晶粒异常长大,细SiC质量分数为60%时重结晶发育完整,晶粒呈板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