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5年05期
51-54
出版日期:2015-05-31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甲基橙修饰石墨烯的制备及电容性能
0 引 言 石墨烯为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在光、电、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3].但是其易于团聚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前景.当前,很多研究人员采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对石墨烯的表面进行改性,减弱石墨烯的片与片之间的团聚趋势.石墨烯的表面修饰方法有共价接枝修饰及非共价接枝修饰的方法[4-6].共价接枝改性主要是利用石墨烯的边界或表面上的活性基团(如羧基、羟基、环氧基等)和缺陷(卡宾碳原子),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小分子和高分子选择性接枝在石墨烯的表面,既改善了石墨烯的加工性(如分散性和溶解性),又获得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改性石墨烯,但是共价修饰会破坏石墨烯的本征结构,并改变石墨烯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非共价修饰主要是利用石墨烯的大比表面积或离域π键,将具有π键或没有π键的小分子或高分子接枝到石墨烯的表面,其中具有大π共轭结构的物质能与石墨烯π-π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发挥石墨烯的优异性能.本论文将价廉易得的甲基橙分子修饰到石墨烯的表面,一方面利用甲基橙的π键与石墨烯相互作用,将甲基橙修饰在石墨烯的表面,另一方面利用甲基橙的离子键,增强石墨烯的溶解性和加工性.甲基橙的修饰不仅剥离了石墨烯片层,使其不易团聚,更保持了其自身优异的性能不被劣化.1 实验部分1.1 氧化石墨(GO)制备首先,将500 mg天然石墨、250 mg硝酸钾、1.5 g高锰酸钾和100 mL浓硫酸一起加到冰浴中的圆底烧瓶中,搅拌2 h后在室温条件下恒温30 min;再向其中缓慢加入200 mL H2O,并升温至98℃恒温15 min;然后用温水稀释至600 mL,在搅拌下向其中加入100 mL的H2O2(质量分数5%),并趁热过滤,紧接着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洗涤,将过滤后的黄褐色泥状固体在真空干燥箱中60 ℃干燥,得到GO.1.2 甲基橙接枝石墨烯 (MO/GR)的制备取0.17 g GO超声分散于100 mL的H2O中,待分散均匀后,升高分散液的温度至60 ℃,再向其中加入0.85 g甲基橙,并搅拌24 h.然后,向甲基橙/氧化石墨烯的溶液中加入3.0 g NaBH4,在98 ℃油浴下冷凝回流24 h;反应完成后,趁热抽滤,并用蒸馏水多次洗涤直至滤液呈无色时为止;最后,将固体在真空烘箱中60 ℃干燥24 h,得到MO/GR. 作为对照试验,我们对氧化石墨烯直接还原制备未修饰的石墨烯(GR),制备过程和上述过程类似,只是步骤中没有加入甲基橙.1.3 表征红外光谱采用Nicolet傅立叶红外光谱仪(Nicolet 5700)测试;样品形貌Sirio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irion 200)及JEOL透射电子显微镜(JEOL 2100)进行观察.电化学性能采用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测试.将一定质量的MO/GR负载在玻碳电极上,电解质为浓度为1 mol/dm3的Na2SO4水溶液,采用三电极方式并用循环伏安法(CV)及计时电位法(CP)进行测试.CV的扫描速率分别为200、100、50、20 mV/s,电势范围在0~1 V之间.CP的最大电势为1.0 V,最小电势为0 V,电流密度分别为0.15,0.25,0.4,0.5 A/g.2 结果与讨论2.1 石墨烯的改性尽管甲基橙(MO)含有磺酸基团,但是由于结构中含有偶氮苯单元,强的苯环之间的π-π作用,导致该物质微溶于冷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MO易溶于热水.而氧化石墨烯尽管含有大量的含氧基团,共轭结构不如石墨烯多,但GO片的离域π键仍然占有相当多的比例.因此,可以利用MO与GO的π-π相互作用,在GO还原为GR过程中,将MO接枝到石墨烯的表面,避免石墨烯的团聚,得到剥离的单层或者层数较少的石墨烯.在我们以前的报道中,GR对红外光谱吸收严重,因此在整个红外光谱图中,GR几乎没有明显的伸缩振动峰出现[7-8].图1为MO/GR的红外光谱.图中1 110 cm-1处强而宽的吸收峰是磺酸根(-SO3-)的伸缩振动峰;1 384 cm-1处为叔胺的伸缩振动峰;1 578 cm-1以及3 143 cm-1等为苯环的骨架振动峰;2 930 cm-1处为-CH3中C-H的伸缩振动峰;1 657 cm-1显示为-N=N键的伸缩振动峰.因此,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甲基橙与石墨烯确实通过?仔-?仔相互作用而接枝在石墨烯的表面,实现了对石墨烯的表面改性. 图1 甲基橙/石墨烯的红外光谱图Fig.1 FTIR spectra of MO/GR对MO/GR的形貌采用SEM和TEM观察.如图2所示,SEM观察到在MO的作用下,GR呈很薄的片层结构,其维度大概在几微米到10 μm的范围内.而且MO/GR片的表面呈现一定的皱褶,片的边缘有一定的卷曲形状.而TEM图片显示改性石墨烯片层几乎透明,这也说明了石墨烯非常薄,可能是单层或几层的石墨烯结构,石墨烯层数的确定需要进一步做拉曼测试而确定.而TEM图也显示出石墨烯呈现一些皱褶结构.这些皱褶实际上是由石墨被强氧化后,石墨单原子层结构被破坏而造成的缺陷.图2 MO/GR的SEM照片(a)及TEM照片(b)Fig.2 SEM image (a) and TEM image (b) of MO/GR将氧化石墨烯(GO)、石墨烯(GR)及甲基橙/石墨烯(MO/GR)分散到H2O中形成0.5 mg/mL的悬浮液,分散均匀后再静置24 h,观察3种粉体材料在H2O中的溶解性.如图3所示,从图3(a)中可以看出氧化石墨烯经过超声分散后在水中能形成稳定的分散液,该分散液呈橙黄色,且在离心管的底部并没有发现沉淀析出.该结果表明,GO含有的大量羟基和羧酸根赋予GO良好的水溶性,而水的溶剂化作用使GO易于在水溶液中剥离成单片或层数较少的片层结构.从图3(b)中可以看到,石墨烯悬浮液经超声分散再静置24 h后,肉眼可见一些大的颗粒物悬浮在水中,且容器底部也能发现一些黑色的沉淀物存在.这主要是由于未改性的石墨烯的片与片之间存在较大的范德华力,该作用力迫使石墨烯聚集在一起形成团聚的颗粒物,较重的聚集体克服浮力作用而沉入水底.图3(c)为MO/GR的黑褐色悬浮液,可以观察到MO/GR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静置24 h后也没有沉淀析出.因此,MO的修饰,使GR的片与片之间存在较大的排斥力,避免了石墨烯的团聚,增强了石墨烯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图3 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及甲基橙/石墨烯的溶解性Fig.3 The water-solubility of GO, GR, and MO/GR2.2 电化学测试图4为MO/GR在不同扫速下的CV曲线.由CV曲线可以观察到曲线的整体形状随扫速增大而变化比较小,这说明了MO/GR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荷传导性能和电容特性,且电容倍率特性较好.另外,从CV曲线所包含的面积大小初步可以看出,扫速越小,MO/GR电极材料电容越大,扫速越大,MO/GR电极材料电容越小.这主要是因为,扫速增大,电荷不能及时的从材料内部迁移到电极表面,导致电容变小,而慢的扫速能使电极内电荷传输比较充分,以致扫速慢的情况下电容比较大.而从图4可以看到,尽管随扫速增大,CV曲线的面积略有减小,但是变化并不太明显,这也说明在扫速为20~200 mV/s的范围内,MO/GR电极材料的电容保持率比较高.图4 MO/GR在不同扫速下的循环伏安曲线Fig.4 CV curves of MO/GR at different scan rate图5 MO/GR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计时电位曲线Fig.5 CP curves of MO/GR at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y图5是MO/GR在不同电流密度时的计时电位曲线,电流密度分别为0.15、0.25、0.4、0.5 A/g.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大充放电的电流密度,充放电的时间变短.可以根据计时电位法,计算出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MO/GR电极材料的比电容.计算公式如下: C=■(1)其中,C为比电容,I/m为电流密度,Δt为充电或放电所需时间,ΔV为电势差.经计算,电流密度为0.15 A/g时,MO/GR的比电容为101 F/g,此时完成一次充放电需要的时间为345 s; 电流密度为0.25 A/g时,MO/GR的比电容为80 F/g,完成一次充放电需要的时间为158 s.在以前的报道中,未改性石墨烯的比电容不超过90 F/g[7-8].因此,MO改性有利于改善石墨烯表面与电解质的浸润性,改善了电荷的传输,从而改善了石墨烯的电容性质.但是,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尽管充放电时间大大缩短,MO/GR的比电容值下降非常厉害,电流密度为0.4 A/g时,MO/GR的比电容为40 F/g, 电流密度为0.5 A/g时,MO/GR的比电容为25 F/g.比电容下降的原因还是归因于电流密度增大而充放电时间缩短,导致电极材料内的电荷不能充分有效的迁移.当电流密度过大,可能只有靠近电极表面附近的电荷参与了充放电过程,而电极材料内部大部分的电荷来不及发生迁移.3 结 语利用π-π相互作用,成功的将MO接枝在GR的表面.MO的离子特性,赋予GR良好的水溶液分散性.而MO的接枝阻止了GR的团聚趋势,使GR呈单层或层数较少的结构.MO/GR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荷传导性能和电容特性,且电容倍率特性较好,当充放电的电流密度为0.15 A/g时,MO/GR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为101 F/g,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致 谢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武汉工程大学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