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03期 274-279   出版日期:2024-06-30   ISSN:1674-2869   CN:42-1779/TQ
SrLaLiTeO6:Dy3+,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其成本低、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强、节能、寿命长和易维护等优异性能[1-3]在20世纪后期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照明和显示器等领域,逐渐取代了白炽灯和荧光灯等传统光源,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4]。目前绝大多数白光LED的商业合成方案是在蓝光芯片上涂覆黄光发射荧光粉(Y3Al5O12:Ce3+)[5],但是白光成分中缺少红色[6],导致合成样品的白光相关色温(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CCT)较高,显色性差。因此,除了探索一种优异的红色荧光粉来补充红光发射之外[7],也可以选择掺杂多种离子合成单基质荧光粉解决白光中红色波段缺失的问题[8]。
双钙钛矿具有AA′BB′O6结构,AB位都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取代,可以为稀土离子掺杂提供多种晶体场环境。其中,双钙钛矿型碲酸盐由于其稳定性和在晶格中离子选择的灵活性[9],常作为发光中心的基质晶格,一直是荧光粉技术中研究的热门[10]。SrLaLiTeO6(SLLT)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SLLT作为一种低声子能量的材料,可以改善掺杂离子的电子能级之间的辐射跃迁,避免掺杂稀土离子的非辐射衰变[11],是优良的荧光粉掺杂基质。三价镝离子(Dy3+)作为优良的稀土激活剂,得益于Dy3+离子的f-f跃迁,即磁偶极跃迁(4F9/2→6H15/2)和电偶极跃迁(4F9/2→6H13/2)分别在蓝光和黄光区域发光,光致发光激发下蓝光和黄光结合理论上可以产生白光,但单掺Dy3+也存在光谱中缺少红光成分使得白光偏冷的问题[12]。三价铕离子(Eu3+)的5D0→7F2(红色)的电偶极跃迁,一直被用作红色荧光粉和红光发射组分的发光中心,可以补足红色波段的缺失[13]。因此,在SLLT:Dy3+荧光粉中引入Eu3+,控制两者掺杂离子的浓度,可以调谐发射的强度和波长,通过Dy3+到Eu3+离子的能量传递,实现蓝光、黄光和红光共同发射[14]。因而研究单相SLLT:Dy3+,Eu3+暖白光LED荧光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Dy3+和Eu3+离子共掺SLLT荧光粉,并对其晶体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双掺杂体系中Dy3+到Eu3+的能量传递过程,揭示不同能级之间可能存在的电子跃迁,从而获得处于其中的暖白光。
1 实验部分
1.1 试 剂
碳酸锶(SrCO3,纯度为99.997%)、氧化镧(La2O3,纯度为99.997%)、碳酸锂(Li2CO3,纯度为99.997%)、氧化碲(TeO2,纯度为99.997%)、氧化镝(Dy2O3,纯度为99.99%)和氧化铕(Eu2O3,纯度为99.99%)。
1.2 实验方法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SLLT:xDy3+,yEu3+(x=0.00~0.09,y=0.00~0.35)荧光粉样品(掺杂率均在摩尔百分比的范围内)。按化学计量比称重后,将原料置于玛瑙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后,研磨0.5 h,混合均匀后将所得粉体置于烘箱(80 ℃)烘干,干燥后的粉体置于坩埚中,然后放入高温炉预烧(煅烧温度为800 ℃,煅烧时间6 h),煅烧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次研磨后放入高温炉煅烧(煅烧温度为1 100 ℃,煅烧时间8 h),煅烧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经研磨得到目标荧光粉。
1.3 表征方法
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仪(德国布鲁克公司,Bruker D8 ADVANCE)对样品的物相进行表征(辐射源为Cu靶Kα射线,管电压40 kV,管电流40 mA,λ=0.154 18 nm,步长0.02°,扫描范围10°~90°)。使用爱丁堡FLS920荧光光谱仪测试粉体的光致发光激发(photoluminescence excitation,PLE)和光致发光发射(photolumines-cence,PL)光谱,研究样品的发光性质。
2 结果与讨论
2.1 XRD表征
图1(a)为SLLT基质晶体结构示意图,B位Li+和Te6+与6个O原子配位形成交替 [LiO6]和[TeO6] 八面体,[LiO6]和[TeO6]八面体的交替排列通过共角形成框架,A位Sr2+和La3+一比一占据八面体构成的间隙。2个B位离子由于离子半径不同,导致八面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倾斜,使得晶格畸变。图1(b)为不同掺杂浓度的样品的XRD和SrEuLiTeO6(ICSD-67852)标准卡片的对比,右图是31.5°~32.5°的主峰的放大图。XRD结果表明,掺杂Dy3+和Eu3+的样品的衍射峰均符合标准卡片的单斜结构,未观察到来自杂质相的衍射峰,掺杂后基质晶格结构未发生大的变化,这表明掺杂的Dy3+和Eu3+成功进入了SLLT主晶格。掺杂离子在基质晶格中的取代可以由式(1)推断:
[Dr=RsCN-RdCNRsCN] (1)
式(1)中:CN是配位数,Dr是离子半径的差值,Rs和Rd分别是置换离子和掺杂离子的离子半径。在配位数相同时,R(Dy3+)=0.102 7 nm、R(Eu3+)=0.106 6 nm、R(La3+)=0.116 0 nm,根据式(1)可以推断Dy3+和Eu3+优先取代La3+,化学式为SrLa(1-x-y)LiTeO6:xDy3+,yEu3+,且Dy3+、Eu3+、La3+离子均为三价,取代SLLT体系中的La3+时不存在价态失衡问题,由于小半径离子取代大半径离子,晶胞体积会缩小,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衍射峰向高角度偏移。
<G:\武汉工程大学\2024\第1期\龚劲松-1-1.tif><G:\武汉工程大学\2024\第1期\龚劲松-1-2.tif>[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θ / (°)][31.5 32.0 32.5
2θ / (°)][相对强度 (a.u.)][a][b][b][c][[LiO6]][[TeO6]][Sr2+/La3+][相对强度 (a.u.)][SLLT:0.07Dy3+,0.25Eu3+][SLLT:0.07Dy3+,0.15Eu3+][SLLT:0.07Dy3+,0.05Eu3+][SLLT:0.15Eu3+][SLLT:0.07Dy3+][ICSD-67852 #SrEuLiTeO6][(b)][(a)]
图1 (a)SLLT基质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b)SLLT:xDy3+,yEu3+的XRD图
Fig. 1 (a)Schematic diagram of SLLT matrix crystal
structure;(b)XRD patterns of SLLT:xDy3+,yEu3+
2.2 发光性能研究
2.2.1 SLLT:Dy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在常温下,SLLT:0.07Dy3+荧光粉的PLE(575 nm监测)和PL(351 nm激发)光谱如图2(a)所示。SLLT:0.07Dy3+的PLE光谱在300~500 nm之间有一系列特征激发尖峰,分别对应于Dy3+的6H15/2→6P3/2(351 nm)、6P7/2(351 nm)、6P5/2(366 nm)、4I13/2(388 nm)、4G11/2(427 nm)、4I15/2(454 nm)、4F9/2(473 nm)能级跃迁,其中351 nm和388 nm的尖峰能够很好地适配紫外LED芯片[15]。SLLT:0.07Dy3+的PL光谱在575和484 nm处的强发射尖峰,分别对应于Dy3+的4F9/2→6H13/2(蓝色)和4F9/2→6H15/2(黄色)能级跃迁。
[相对荧光强度 (a.u.)]<G:\武汉工程大学\2024\第1期\龚劲松-2-1.tif><G:\武汉工程大学\2024\第1期\龚劲松-2-2.tif>[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λ / nm][λem=575 nm][λex=351 nm][6P7/2][4I13/2][6P5/2][4I15/2][6P3/2][6H15/2][6H13/2][4G11/2][4F9/2][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λ / nm][相对荧光强度 (a.u.)][Dy3+浓度][0.09][0.07][0.05][0.03][0.01][λex=351 nm][575 nm][484 nm][(b)][(a)][6H15/2]
图2 (a)SLLT:0.07Dy3+的PLE和PL光谱;
(b)SLLT:xDy3+的PL光谱
Fig. 2 (a)PLE and PL spectra of SLLT:0.07Dy3+;
(b)PL spectra of SLLT:xDy3+
图2(b)是SLLT:xDy3+(x=0.01~0.09)随Dy3+浓度变化的PL光谱,理论上,575 nm处的黄光发射可以与484 nm处的蓝光发射结合形成白光[16],但是,Li+和Te6+处于AA′BB′O6中的B/B′位,且离子半径不同,[LiO6]和[TeO6]八面体降低了处于A/A′位的Sr3+/La3+的对称性[17],Dy3+取代La3+处于非反演对称中心,受发光中心的对称性的影响,黄光发射的相对强度较强且对浓度相对敏感[18]。随着Dy3+浓度增加到0.07 时,发生浓度猝灭,相邻发光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临界距离,非辐射跃迁的发光中心之间发生能量传递,导致发光强度下降。不同掺杂浓度SLLT:xDy3+(x=0.01~0.09)荧光粉的色度坐标变化如图3所示。随着Dy3+掺杂浓度的增加,色度坐标由白光区域(0.338 3,0.335 7)向黄光区域(0.397 6,0.415 7)移动,浓度猝灭后,色度坐标出现偏移,开始向白光区域(0.374 8,0.397 3)移动。
2.2.2 SLLT: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SLLT:yEu3+的PLE(y=0.25)和PL(y=0.05、0.15、0.25、0.35)光谱如图4所示,在发射波长617 nm监测下,从250 nm到500 nm光谱范围内观察到若干激发带,其中宽激发带(250~350 nm)在288 nm处有最高峰,归属于周围阴离子(O2-)与掺杂的Eu3+之间的电荷转移带。而350~500 nm波段由396、464 nm附近的若干尖锐峰组成,归属于Eu3+的7F0→5L6、7F0→5D2能级跃迁。在波长396 nm激发下,样品发出明亮的红光,处于593、617 nm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u3+的5D0→7F1、5D0→7F2的能级跃迁。由于Eu3+和Dy3+匀占据基质晶格中的非反演对称晶体学格位,处于对称性较低的格位,5D0→7F2(617 nm)的能级跃迁占主导地位。当Eu3+浓度增加到y=0.25时,Eu3+的发射峰强度逐步增加,进一步增加Eu3+的浓度(y>0.25),出现浓度猝灭现象,导致PLE和PL光谱强度降低。
<G:\武汉工程大学\2024\第1期\龚劲松-4.tif>[相对荧光强度 (a.u.)][250 300 350 400 450 600 625 650
λ / nm][5D0][λem=617 nm][λex=396 nm][5L6][5D2][7F1][7F2][O2-→Eu3+][SLLT:0.05Eu3+
SLLT:0.15Eu3+
SLLT:0.25Eu3+
SLLT:0.35Eu3+][7F0]
图4 SLLT:yEu3+的PLE和PL光谱
Fig. 4 PLE and PL spectra of SLLT:yEu3+
2.2.3 SLLT:0.07Dy3+,y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图5(a)为在波长575和617 nm监测下SLLT:0.07Dy3+,0.05Eu3+荧光粉的PLE光谱,与图2(a)和图4对比发现:在波长575 nm(Dy3+的特征发射峰)监测下,PLE光谱的峰形和位置未发生变化;在波长617 nm(Eu3+的特征发射峰)监测下,波长351 nm左右处出现了属于Dy3+(6H15/2→6P3/2)的激发峰,说明Dy3+→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
选择Dy3+的最强激发峰351 nm作为激发光源,研究Dy3+→Eu3+之间的发光性能和能量传递。图5(b)给出了在351 nm激发下Eu3+掺杂浓度为0.01~0.25的SLLT:0.07Dy3+,yEu3+的PL光谱,样品的发射光谱中存在3个特征尖峰,分别位于484、575和617 nm。对于SLLT:0.07Dy3+,yEu3+荧光粉,484和575 nm处的蓝黄色发射属于Dy3+的4F9/2→6H13/2和4F9/2→6H15/2能级跃迁,617 nm处的红色发射属于Eu3+的5D0→7F2能级跃迁,在掺杂浓度为0.15时,Eu3+(617 nm)的发射强度最强。
<G:\武汉工程大学\2024\第1期\龚劲松-5-2.tif><G:\武汉工程大学\2024\第1期\龚劲松-5-1.tif>[相对荧光强度][340 360 380 400 420 440
λ / nm][λem=575 nm][400 440 480 520 560 600 640 680
λ / nm][相对荧光强度][Eu3+浓度][0.01][0.05][0.10][0.15][0.20][λex=351 nm][575 nm][484 nm][(b)][(a)][λex=617 nm][Dy3+:6H15/2][6P7/2][617 nm][0.25]
图5 (a)SLLT:0.07Dy3+,0.05Eu3+的PLE光谱;
(b)SLLT:0.07Dy3+, yEu3+的PL光谱
Fig. 5 (a)PLE spectra of SLLT:0.07Dy3+,0.05Eu3+;
(b)PL spectra of SLLT:0.07Dy3+, yEu3+
SLLT:0.07Dy3+,yEu3+荧光粉的Dy3+→Eu3+能量转移效率、Dy3+发光强度和Eu3+发光强度与Eu3+掺杂浓度的关系,如图6所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Dy3+在484和575 nm处的峰逐渐减弱,而Eu3+在617 nm处的峰逐渐增强,进一步说明了两者之间出现了能量传递。Dy3+不仅作为激活剂,也作为敏化剂进行能量传递,随着Eu3+浓度的增加,Dy3+→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逐渐增加(最大能量传递效率为86.38%),Eu3+的发射强度不断增加直至发生浓度猝灭。
表1显示了SLLT:0.07Dy3+,yEu3+(y=0、0.01、0.05、0.1、0.15、0.2、0.25)的色度坐标和CCT随Eu3+掺杂浓度的变化,色度坐标出现了偏转也证明了能量传递的发生。Eu3+的加入补充缺失的红色部分,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加,色度坐标逐渐向暖白光区移动,CCT值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Eu3+最佳掺杂浓度为0.05,此时的色度坐标为(0.391 9,0.380 9),CCT值为3 733 K,接近暖白光发射。CCT值采用McCamy[19]提出的公式计算:
TCCT=-437n3+3 601n2-6 861n+5 514.31 (2)
式(2)中:n=(x-xa)/(y-ya),x和y分别表示样品色度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xa,ya)=(0.332 0,0.185 8)。计算得到的CCT值列于表1中。
表1 SLLT:0.07Dy3+,yEu3+的色度坐标和CCT的变化
Tab. 1 Changes of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and CCT of SLLT:0.07Dy3+, yEu3+
[样品 色度坐标(x,y) CCT / K SLLT:0.07Dy3+ (0.394 3,0.412 9) 3 894 SLLT:0.07Dy3+,0.01Eu3+ (0.386 7,0.397 5) 3 974 SLLT:0.07Dy3+,0.05Eu3+ (0.391 9,0.380 9) 3 733 SLLT:0.07Dy3+,0.10Eu3+ (0.406 6,0.368 5) 3 415 SLLT:0.07Dy3+,0.15Eu3+ (0.399 0,0.353 9) 3 232 SLLT:0.07Dy3+,0.20Eu3+ (0.397 8,0.333 2) 3 094 SLLT:0.07Dy3+,0.25Eu3+ (0.376 9,0.316 5) 3 566 ]
图7为Dy3+→Eu3+的能量传递过程。在351 nm激发下,处于基态的6H15/2能级的电子吸收部分光子能量跃迁到更高的6P3/2、6P7/2、4I13/2和4G11/2激发态能级,然后弛豫到较低的4F9/2能级,电子从4F9/2能级进一步返回到6H15/2和6H13/2能级释放出能量,分别发射蓝光和黄光。同时,4F9/2和5D0能级之间的共振会导致Dy3+离子的部分能量传递给Eu3+,Eu3+基态部分电子被激发到5D0能级,处于5D0能级的大部分激发电子可以回到7F2能级,发射617 nm的红光和593 nm的橙光。
<G:\武汉工程大学\2024\第1期\龚劲松-7.tif>[6P3/2][6P7/2][6P5/2][4I13/2][4G11/2][4I15/2][6H13/2][6H11/2][6H15/2][4F9/2][5D0][5D3][5D4][5L6][7F4][7F0][Eu3][Dy3+][弛
豫][弛
豫][能量传递][326 nm][351 nm][388 nm][427 nm][454 nm][484 nm][575 nm][396 nm][617 nm][595 nm]
图7 SLLT中Dy3+和Eu3+能级图
Fig. 7 Energy level diagrams of Dy3+ and Eu3+ ions
in SLLT
3 结 论
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LLT:xDy3+,yEu3+荧光粉。XRD图谱表明荧光粉的结构与标准卡片一致,无杂质产生。在351 nm紫外光激发下,SLLT:xDy3+荧光粉在484 nm(蓝光)和575 nm(黄光)处有2个特征尖峰,随着Dy3+浓度的增加,色度坐标先往黄色区域移动,继续增加浓度到0.07发生浓度猝灭,然后往白色区域移动。在396 nm近紫外光激发下,SLLT:yEu3+的发射光谱为橙光发射(593 nm)和红光发射(617 nm),且浓度为0.25时发生浓度猝灭;Dy3+和Eu3+掺杂后受晶体场对称性的影响,对应的黄光和红光发射较强。当Dy3+和Eu3+离子共掺时,在351 nm激发下,SLLT:0.07Dy3+,yEu3+荧光粉同时实现蓝光、黄光和红光发射,随着Eu3+浓度的增加,Dy3+的发射强度不断下降,色度坐标从黄光区域逐渐向暖白光区域移动,证明了Dy3+和Eu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Eu3+浓度在0.15时发生浓度猝灭;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5,此时的色度坐标为(0.391 9,0.380 9),CCT值为3 733 K,位于暖白光区域。结果表明,单相SLLT:Dy3+,Eu3+荧光粉在暖白光LED领域具有应用潜力。